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8、虎踞 (第2/3页)
)所言,不管此事是否是颜氏指示,怎么也不该攀扯到吾家啊。” “那吴胜,又为何今日要派人来招令我等入府呢...”王融皱眉道:“还特地提到要带上吾家直系子嗣。” “父亲...”这时,王祥忍不住开口道:“咱们如今只知道王政遭人下毒,却不知颜伏到底得手没有?” “若是这贼....” 在王融骤然变冷的眼神下,王祥及时改口:“若是天公将军....那当真是高帝有灵,苍天开佑啊。” “若是主帅宾天,此等师丧,自有三军缟素。”王融冷哼一声:“万幸今日未见此等情况。” “父亲...”王祥正有些疑惑,却见一旁的叔父王典已插嘴道:“休徵,吾等却是都要拜祖求神,祈祷这位天公将军安然无恙才是。” “那吴胜入主吾县至今,倒是匕鬯不惊,难道你还当真觉得其人畜无害不成?” 迎着侄子诧异的眼神,王典正色道:“当日黄巾军入城之时,吾曾倚楼远观,见此子小头而面锐,更有方额豹眼,你可知这等面相代表着什么?” 王祥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小头而面锐,上一个史书记载有此面相者...” 似乎提到这个名字都让王典心中惊惧,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缓道:“乃是昔日西秦的上将军,人屠白起!” “叔父...”王祥怔了半天,才道:“此等黔首贼寇,怎可...怎可与武安君这等国士相提并论?” “能力,功业上,两者自不可同日而语。”王典摇头道:“吾只是在告诉你,此子绝非善类,更是暴虐成性,穷凶极恶之徒,王政若当真命丧吾县,恐怕...” 话虽然没有说完,王祥已听出来未尽之意,王典的意思是吴胜会拿整个琅琊县的人去给那竖子陪葬。 “不会吧...那吴胜除了攻城那日之外,可至今都没什么动作啊,莫说吾等大户,便是平民百姓,亦未见侵犯啊。” 他虽是早熟,毕竟还是只个是未经世事锤炼的少年,不由望向父亲,却见他亦是沉默不语,显然赞同王典的看法。 “这便是关键。”王融道:“那吴胜一介莽夫如此安分,无非为收买人心,而这显然是出于那王政的授意。” “可见这竖子虽出身寒微,倒是个有些见识的人。”王融感慨道:“更关键的是,还是见微知著,吴胜非善类,天高地远之时却依旧能谨遵王政的号令,由此可见此子对其麾下军队,大将的约束极为严格,更是极有威信,方能一呼百应,莫敢不从。” “单凭这点,更是胜过一些名门出身的诸侯了。” 王典,王祥知道王融的意思,乱世之中,他王氏亦有过投资一方的盘算,徐州近邻的兖州牧曹操和扬州牧袁术都曾是考察的目标人物,只是前者去年在徐州为私愤大兴屠戮不说,更是挖坟掘墓以做军资,实在让王家人厌恶鄙夷,不愿为伍。 后者更别提了,虽然王融自家数次拒绝朝廷任命,未曾入仕,可他的父亲王仁却曾经做过青州刺史,王融并非不知军政的文儒,袁术如今看似声势正盛,如烈火烹油,可乱世之中,在王融看来,军队的战斗力才是最重要。 而扬州军,无论军纪,军容,乃至战绩...其实都很一般,甚至就前两者而言,在王融看来,简直和大部分流贼没什么区别。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又能强到哪里? “说起来...”王融感慨道:“若单看军队,吾倒是很是欣赏这位天公将军,虽是流民出身,可其治军颇有章法,你等且看...“ 他指着窗外,一字一顿地道:“便有幕布相隔,亦觉剑戟森森,军气严整,如入细柳啊。” “确实。”王典点了点头:“当日虽有安排内应大开城门,可即便如此,近千守军竟连一个时辰都没支撑住...当真是强军雄师,全不同其他黄巾啊。” “只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王融叹了口气:“此子方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