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6章 资源置换 (第1/2页)
有了叶新的许诺,原来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王健和许涛也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了。 王健好像是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彻底把自己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与许涛把工程的所有步骤,还有各种条件,一一列举。 最后才把这件事情的执行方案拟定出来,并开始执行。 此时,正是何军用一些小手段,卡住建筑材料进场的时间。 两人先是找到何军,简单的通过商谈,便大致的同意了,以报价单上涨幅的一半,作为条件,解决了基本的材料问题。 这一项,就能拉下整体额外价格的一半,到最后最少能省出来一千五百万。 何军对这个条件自无不可。 当初的报价,本就是打着漫天叫价,落地还钱的打算。 按整个项目的营收来说,那到手的可就是几千万的营利。 如果再加上一些内部勾连,可能获利还要更多。 到最后结算的时候,大家都能吃到饱。 这么算下来,给胡伟的二十万,根本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根本的事情解决,虽然认了怂,但事情却是得到了解决。 随后王健和许涛两个找到市政府。 通过张国权的转介绍,把现在几个分管下岗职工的单位领导,约在了一起。 由于平昌现在正经历老旧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善,带来的不能适应市场竞争。 好多的厂子,停薪留职,下岗,停工半薪,或者干脆放大假不开工资,等等的事情。 造成了一大批无业无钱的社会人员。 可是这种情况下,谁家能有那么多的存款,谁家又不遇到什么要钱的地方。 心里有底线的,捡菜场的烂菜,垃圾桶,或者做一些“卖老婆”的不可入目之事儿。 心里没有底线的,小偷小摸,抢劫,甚至杀人。 种种情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市里为了这种情况,单独拿出部分救急资金,以防意外。 在这些领导的面前,王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安置小区可以招收部分下岗人员,以工资来维稳平昌的稳定。 工资不高,但足以缓解一些市里的情况。 只不过需要市里下拨一些资金,用来对这些人的补助。 初步拟定男工九百,女工一百,整一千人。 对于市里那几万的“失业”员工,一千人不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可这么一份工作,不单单是工作的问题。 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份心理保障。 虽然安置小区的工期只有一到两年。 但王健的做法,确确实实的帮助市里争取了一些时间。 可谓是帮了他们市里一个大忙。 最终经过郭全和何彦的双重肯定,对于安置小区这段时间的一千人,给予一百万的工资补助。 剩下的由工程方,也就是叶新这里额外提供。 发放不低于市场劳工价格,每月每人三百四十块钱的工资。 如果以一年工期为限,这就等于,全年要给这些员工,开出去四百万的工资。 市政府补贴四分之一,在这么困难的时刻,算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然后王健和许涛又找到承接他们安置小区的平昌第一建筑公司。 以甲方和市政府名义,要求第一建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