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8 死了猴子砸了锣 (第3/3页)
扯扯,一直挽留到大门口。 直到梁进仓甩开她,跳上车一溜烟走了,她还望着路面上袅袅的汽车尾气发呆。 她不知道梁进仓怎么会有那么多钱,但她知道梁进仓应该是嫌贵。 嘴里说回去把钱凑齐了再来,其实他根本不会来了。 明知他不会再来了,但黄秋艳还是心存一点点的侥幸。 万一他又来了呢? 等了些日子,小梁一去不复返,小黄同志望眼欲穿空悠悠。 实在忍不住,还是给农修厂里打电话,找小梁。 但是人家总是说小梁出车去了。 每次都这样说,小黄焉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可是,每当上天入地借钱借不到,眼看木器厂就要周转不灵的时候,黄秋艳还是要往农修厂挂一个电话。 找小梁。 但是永远找不到。 黄秋艳悲哀地发现,除了小梁,她真的找不到第二个承包者。 关键现在司机太少了。 没有工作的司机几乎没有。 既没有工作又有钱,还想包一辆大解放的司机,数量为零。 三找两找,到年底了,要过年了。 木器厂今年一分钱的福利都没发。 而工人的工资水平,跟不发福利一样,再次回到了吴光荣时代。 自从苏致祥兼任木器厂厂长,把吴光荣变成副厂长,木器厂才一改往日的亏损,工人们跟着过上了好日子。 从81年的秋天,到84年的秋天,基本上整整过了三年的好日子。 自从84年秋天吴光荣承包木器厂以来,工人的待遇和工资水平每况愈下。 直至到了年底,工资水平回到81年秋天以前,而且过年再也没有往年的优厚福利。 一分钱的福利都没有。 要不是怕工人们造反,吴家父子和黄副厂长差点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全。 好容易把工资全给结了。 过完年开工,工人来了一小半。 大部分不干了。 没法干了。 累死累活地干,工资一天比一天少,任谁也干不下去了。 还来的那一小半当中,多数是吴、黄两家的亲戚,而且这些亲戚绝大多数都有借钱给木器厂。 算是出资人。 其实一开始借钱的时候,黄秋艳等人就给亲戚们许下了缤纷的承诺,意识是这要木器厂挣了钱,肯定要多分一份给你们。 现在这些亲戚们不求多分,只求能把借给你们的钱要回来就算谢天谢地。 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木器厂这样下去,迟早要黄。 借钱出来的亲戚们不敢不干。 就是不给工资也要在厂里盯着,生怕一眼看不到,吴、黄们跑了。 出了正月,眼看着向镇上交承包费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吴、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现在木器厂正常经营都缺钱,恨不能去借钱周转。 上哪去弄到两万七千五百块钱的巨款啊? 现在厂里唯一可能出钱的资产,大概就是那辆大解放。 可是趴在那里到现在,不但不能给厂里做出贡献,每天还得需要费用。 在上天入地搞不到钱的情况下,黄秋艳命令她的公公,去梁家河,找梁进仓。 上天入地,也要找到他。 找到他之后,上天入地,也要把车包给他。 吴光荣觉得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就去了梁家河。 但是梁进仓开车,你去他家找,很难碰巧找到他。 再给农修厂挂电话,得到的答复永远是梁进仓出发去了。 至此,老呜一家陷入了绝望当中。 实在是碰天也碰不出去钱来了。 难道,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死了猴子砸了锣,没戏了”?公子尚德的那年198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