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零五章 三个实验室 (第3/3页)
不是活塞式内燃机了,而是涡轮式内燃机。 “不再需要做往复式的活塞运动了。 “燃烧室内的燃料将持续燃烧,热空气将持续不断的向后喷涌,燃气涡轮将持续旋转。 “为了让涡轮机能够持续工作,我们必须持续向燃烧室内补充新鲜空气和氧气。 “所以踹开在燃烧室前方的管道内,安装向燃烧室内吹气加压的内置风扇。 “风扇应该由涡轮机驱动主轴的直接驱动。 “这样发动机结构本身就做好了,接下来是实际的应用。 “用小型燃气涡轮带动主轴,在主轴前方安装外置飞机螺旋桨,螺旋桨带动飞机向前。 “这种发动机可以叫:燃气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也可以把燃烧室和喷气口加大,靠向后喷气的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这种可以叫: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 “也可以将螺旋桨和喷气像结合,给飞机两种来源的驱动力。 “这种可以叫: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 “还可以用主轴驱动车轮,甚至是船舶的螺旋桨。 “这种可以直接叫:燃气涡轮发动机。” 朱靖垣进入了滔滔不绝状态。 直接燃气涡轮机技术剧透了底朝天。 后世的喷气发动机的三种形态,以及车用和舰用的燃气轮机形态,都给直接讲出来了。 周围的工匠们听得都是一脸惊讶。 这个原理非常的简单,但是可行性也很高。 而且可以想象,发动机结构会非常简单,没有曲轴和活塞,连续性能会非常好。 在机械和动力设计上,从来都是越简洁越好的。 因为设计越简洁,越能获得高功率。 没有人会主动追求复杂,除非万不得已。 郑复光心中想象了一下,然后就本能的问朱靖垣: “殿下,这种设想非常精妙,为什么不马上设计出来,反而只是作为未来的方向?” 朱靖垣笑着反问: “郑工仔细想想,这个东西它做出来的难度有多大,实现理想效果的难度有多大。” 郑复光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这相当于开放式的内燃机,让高温燃气直接吹拂涡轮级叶片,这……” 郑复光停顿了一下: “这对材料要求非常高……” 朱靖垣轻轻点头说: “当前的材料也许能做出来,但是要获得理想效果……可以想象的就很难。 “所以它是未来的研发和探索方向,先去验证原理是否可行。 “然后……就是不断优化设计,同时堆材料性能了。 “这个时间可能要很久,十年起步,二十年也不多……” 和很多人的一贯认知不同,历史上的喷气式发动机出现的非常早。 它同样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1903年,无畏舰还没有开工,来特兄弟还在自己倒腾飞机的时候,它就已经出现了。….1921年,世界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母下水之前,法国人申请了喷气式发动机专利。 到了三十年代初期,苏联和英国就已经做出了发动机样机。 到了三十年代末期,苏联、英国、德国都开始在飞机上做实验。 然后二战来了。 战争,在某些情况下,的确会催动科技的成熟。 但是更多的时候,它会阻碍技术的创新。 战争,让参战国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现有型号,用于保守和成熟型号的设计和生产上。 除非像战争后期的德国那样,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不会去尝试不确定的新技术。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那些末日活塞螺旋桨战斗机可能不会出现。 四十年代初期本来应该是“涡轮螺旋桨”的时代。 当然,对于现在的朱靖垣和大明的技术水平而言,喷气式发动机还是有点过早了。 所以仍然被列为摸索和验证性的研究。 朱靖垣安排完了任务,给郑复光和工匠们分了组。 三个实验室中,活塞实验室是最重要的,分到的人也是最多的。 其次是机器实验室,需要完成飞机、汽车的应用性设计,都是比较独立但是紧急的活儿。 最后才是涡轮实验室,总共只有三个人,只能算是一个小组。. 王子虚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王子虚的大明180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