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_第二零五章 三个实验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零五章 三个实验室 (第2/3页)

础是生产工艺的提升,让小口径步枪可以用更大比例的装药,获得更高的初速。

    在四百米的距离上,更高初速的小口径步枪占优,更轻、更强,没道理不换。

    但是现在,大明的工业水平,大概相当于一战后的英美,暂时搞不出来他们七十年代的东西。

    现在造个四十年代后期的完全体的AK47都费劲。

    AK47这种突击步枪,子弹相比栓动步枪的子弹,已经大幅度缩减了装药量,降低了威力。

    让它在二战时代的技术水平下,能够较好的平衡生产难度、威力、易用性三者的关系。

    在一战时代,硬要使用比它更小的口径,当然可以降低枪械的整体重量。

    但是,也必然导致枪械威力再次下降,在战场上的作用就会变得很尴尬。

    这其实苏联在1925年停战费德洛夫1916的主要原因。

    所以朱靖垣暂时也不准备搞小口径,就是把有希望实现的AK47和波波沙当做目标。

    看完了枪械,朱靖垣有随便浏览了其他的几种机器,按照自己的经验提了些建议。

    最后带着郑复光和所有工匠,去不远处的休息室里面开会,安排未来的工作:

    “咱们大明航空公司,设在流沙城的分公司,未来的主要任务是研发。

    “流沙城不适合建设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就算是大食国要建设工厂,也得放在两河流域或者是大食海、大秦海沿岸地区。….“具体的研发方向有三个,可以因此设置三个实验室。

    “第一个是活塞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继续研发飞机和汽车用的活塞式内燃机,探索任何可行的办法,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提高总功率和功率密度。

    “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的,基础性的实验室。

    “第二个是机器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设计具体的飞机、汽车、工程机械,继续优化现有的几种飞机和汽车的形态、传动、控制、生产等工艺层面的技术。

    “同时尽快完成一种尽可能廉价,尽可能方便批量化生产,但是仍然可靠的汽车设计。

    “第三个是涡轮实验室,提前开始摸索新类型的发动机设计,我会提供一些设想,这个实验室的名字,也来源于我的设想。

    “这种发动机是应用于未来的……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实用化。

    “现在进行的仅仅是原理和可行性上的探索,不需要急于形成实际成果。

    “不用担心浪费钱,所有的实验室都是花钱的,只要成功了,全都能赚回来。”

    朱靖垣说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端起自己的水杯喝了一口。

    周围的工匠们低声议论了一会儿,对于朱靖垣前面两个要求都没有任何疑问。

    那都是理所当然的方向,他们自己也都已经规划过的。

    大家好奇的是,最后一个项目,也就是所谓的,未来动力实验室。

    有想法,却不是现在的,直接喊着未来多少年之后才能用,这到底是多么复杂的东西?

    工匠们性格大多比较直接,再加上朱靖垣一直比较随和,所以郑复光就当代表直接问了:

    “殿下,您所说的未来的发动机设想,能不能就给大家透漏一二?”

    朱靖垣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想了想该怎么给他们解释,最后笑着反问说:

    “大家都见过风车吧?风一吹就呼呼的转圈,原理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郑复光和工匠们下意识的点头,同时也有很多人脑中有了想法。

    “这就是蒸汽轮机的原理。”

    “蒸汽轮机上现在已经应用了。”

    朱靖垣继续微笑着反问:

    “对,原理与蒸汽轮机类似,但是我们不用蒸汽驱动涡轮,直接用空气驱动涡轮机。”

    马上又有工匠问:

    “空气流动就是风?”

    “继续做风车吗?”

    “风从哪里来?”

    朱靖垣继续问:

    “对,风从哪里来?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温度较高的地区,空气体积膨胀,气压升高,向气压较低的地区流动,就是风。

    “我设想的未来发动机,就是要应用这个原理。

    “在涡轮前方制作一个腔体,向腔体内喷洒燃料并点燃,这个腔体可以叫燃烧室。

    “腔体燃烧室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向后方高速喷出,带动后方的涡轮旋转。….“它仍然是内燃机,不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