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第1/2页)
萧隽把这件事告诉唐青时,他一忖,道:“名章做到了他以前的承诺。” 提起梁名章,唐青的记忆不由飘向久远,举着茶杯微微出神。 他兀自喃喃:“不知他们现今如何,两个孩子今年都过了十岁吧。” 自离开南郡,他与梁名章书信互通,以此联系方式,得知他们的生活境况。 知晓挂念的友人都在好好生活,欣慰之余,思念的意味倒是更重了。 从前一心自保,又连续忙了几年,而今稳居邺都,没前些年辗转奔劳,慢慢得了闲,难免生出几分思念。 他发自内心感慨,萧隽稍有吃味,却并未制止。 萧隽心里明白,唐青举目无亲地来到大邺,梁王府于他而言,是无可取代的存在。 可这六年,唐青没与那里的人见过一面…… 茶盏已空,唐青自己续了杯,正要给萧隽续上,见他面色沉静,便轻唤:“子深?” 萧隽深深注视他,继而牵起,朝书案走去。 唐青顺从地跟着,还替他研墨。 萧隽当即书拟圣旨,是关于南郡梁王府的。 唐青定睛细看,眸光渐渐动容。 “子深,你……” 萧隽抚着他的手背:道:“大邺是青儿的家,断然没有不见他们的道理。” 说罢,让李显义把圣旨传到南郡。 萧隽解了梁名章不得踏足邺都的禁令,对梁王府这些年在南郡,甚至带动涿州各郡的举动,表示了嘉奖。 萧隽并非一叶障目的人,有罪惩处,有功论赏。梁名章过去无意造铸的欺君罪行,已该抵消了。 他问:“青儿可怪我?” 唐青看着萧隽的眼睛,过了须臾,轻轻摇头。 “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有些思维和想法注定和你不同。皇帝掌管天下,言行举措自有考量,我改变不了,也没想着凭一己之力来扭转这个时代运行的规律。” 他做不到,也办不了,只能尽力。 成功固然是好,失败了也在情理之中,连当初他为保全“自我”时,不也带了孤注一掷的心理。 而且这些年他和梁名章保持定期的书信来往,若萧隽当真有心断了他们,何必给他们至今联系的机会。 唐青微微一笑,道:“陛下并非想象中的冷硬,若不触及国政,凡事都给人留了回转的余地。” 这些年大邺逐渐稳定,经济升涨,百姓逐渐安康。 朝堂的一群老头愈发得闲,没事就上奏,奏的目标正是萧隽。 这帮老臣规劝他早日立后宫,更甚下了朝,虽未得召见,兀自跑到颐心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搅得诸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