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1章扬眉吐气 (第3/3页)
凭借《小流氓》,后来改叫《龙虎斗》,畅销南洋,依据为玉朗图书公司打开南洋市场。既然《风云》这般火爆,能否在南洋那边打开局面?” “我今天来,就是同你商议这事。”陈强才缓过神来,道:“股灾之前,黄玉郎以7000万港元收购星岛集团在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报《星洲日报》,后来因为因股,玉朗国际掉进了泥潭,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月初联系了胡女士,重新提及收购《星洲日报》,这也便于明秀报社逐步进入南洋市场。” 蔡致良点点头,这也是个办法,以《星洲日报》为基础,逐步完善在南洋的发行系统。 “胡女士什么态度?”现在的星岛集团,由陈强提到的胡女士做主,蔡致良故此问道。 陈强叹了口气,道:“胡女士有意天天日报,想同我们做个交易,被我拒绝了。” “然后呢?”总不能就这么没有下文了吧。 “星岛集团近两年的并不好过,当初将《星洲日报》出售给玉朗国际,本就是因为销量不佳,而成本又不断上涨,现在不过是漫天要价而已,只要坚持谈下去,还是有转机的。” 陈强不以为意,道:“更何况,星岛集团自从报业方面的利润下滑之后,逐渐将集团重心转移到房地产方面,据说收益颇丰,我估计星岛集团会加大在房地产上面的投资。” “一时投机而已,说不得星岛集团也要步玉朗国际的后尘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眼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蔡致良拽着文,感叹了一句,道:“这样也好,有利于明秀报社的收购。房地产是赚钱不假,但是星岛集团嘛,没有金刚钻,却偏要拦瓷器活,估计未来也够呛。” “如今房地产市场大涨,怎么会没得赚。明秀日报的调查数据,我也看过不少,未来的趋势,即便是不能同日本一般,也会以每年15%的速率上涨。” 不得不说,陈强也是很动心的,比经营报社简直不要太容易。今年之前,明秀报社就投资过物业,被蔡致良剥离了出去,并入利达行,每年只享受收益分红。 “如果仅是投资一两间商铺,求个安稳,倒也无妨。”蔡致良道:“可是以星岛集团的规模与财力,人心总是贪婪的,甘心这么点收益吗?必然是上亿规模的投资,一旦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也不要光想着收益,算算每年破产的房地产公司,也不少吧。可以使人调查一番,说不定也会有另一番结论。” “可能吧。”陈强心不在焉,随即道:“还是说星洲日报,你跟康泰集团那边不是有亲吗,虽然不是马来顶尖的财团,毕竟也算是地头蛇,对于明秀日报进入马来也是有帮助的。” “我那个四叔爷呀……”蔡致良瞥了陈强一眼,如果说陈强要找康泰集团,其实由鲍国威中间介绍即可,毕竟其在康泰投资待过半年多的时间,何必舍近求远,即便是鲍国威抹不开面子,找个中间人也是不难的。 “这事也不好让阿鲍去谈。”陈强苦笑道:“前些天,我拜会了康泰投资,他们只是对入股明秀报社感兴趣。我认为,这是还是得直接找蔡董事长比较合适,省的小鬼难缠。” “可以。”陈强没有提庞松,蔡致良也没有问,只是点点头,道:“你先跟星岛集团谈,等星洲日报的事情有了结果,届时我自会走一趟马来,正式拜会康泰集团,同我那位四叔爷谈一谈合作的事情。”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蔡致良也不能矫情,困守在这么一座城市,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开拓拥有数亿人口的南洋市场,而康泰集团的蔡康,礼法上还是同高祖,未出五服的叔祖父,应该是明秀报社,乃至金河投资在马来比较可靠的盟友。 不过说起马来,蔡致良又想起去年柳正阳的化工项目,就是位于马来的一座钾肥厂,将近一年过去了,也该开车试运行了,关键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第二个项目落地,也就是说,去年新成立的工程公司,很有可能停业。 “好的。”陈强道:“如果能有康泰集团的协助,对于报社在马来打开局面,还是很有利的。” 说完了同康泰集团合作的事情,陈强很快便告辞离去了。李卫公的走出香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