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0、张昭(4K) (第2/3页)
“想是内城有壕沟之故。”汉子思索了片刻回答:“所以他们要填平壕沟后再攻城。” 为免遭人怀疑,汉子打听的对象本就是一个普通士卒,何况他还是装作混不经意的询问,自是不可能事无巨细。 “那就是欲让骑兵冲锋了!” 文士长身而起,在牢房内踱步而转,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双方争锋场面,一边又问: “可探清有多少人数?” “据说足有千人左右。”汉子不确定的回答:“老爷,小人收买者并非哨骑,不通探马之术,未必瞧的仔细,数目也不一定无误。” “便有谬误,也不会太大。”文士拍掌笑道:“袁公既派出这般人数的骑兵,可见图谋并非此彭城一地,而是有北上徐州之心矣。” 听到这话,中年汉子面露迟疑: “老爷,袁术为一方诸侯,一千骑兵对他而言未必算什么大手笔,更不能说...” “汝是北人,此言却是想当然了。” 文士直接截断他的未尽之言,心情大好下,难得解释道:“要知北人善骑,南人善泳。” “而袁公目前所占扬州之地,不但缺良马,更缺善骑的兵卒。” “当然,袁公尚还坐拥豫州,此地倒是畜宜六扰,只是单论蓄马,骑兵,却实逊于兖、雍、幽、并四州。” “所以,一千骑兵其实已是极为不易了。” “何况你要知道,袁公既是图谋徐州,极大可能是两路并进,一路由豫州出发,一路则由扬州出发。” “单是攻彭城这一路便有这般兵力,可见袁公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啊” 见汉子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文士笑了笑,又问:“目前城防军军伤亡如何?” “伤亡不轻。”汉子思索了片刻,回道:“粗略来算,应有四五百人了。” “吾记得你早年也曾行伍。”听到这个回答,文士不置可否,只是问道:“此时局面,观之如何?” 中年汉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沉声道:“最多七八日!” 直接说了时间,那就是先肯定结果是守不住的! “如此甚好。” 文士点了点头,最后一丝顾虑也终于放下。 他低身取出一卷书简,招手示意汉子凑近,递出的时候同时附耳道: “那便按事先商议的办吧。” “吾已写好书信,你且去交于城内潘、文等几家本地望族,他等自会配合你去行动。” “以彭城守军人数,同时看护四面城门已极为吃力,若是此时城内生乱,士卒军心一乱,士气一跌,便再也支撑不住!” “袁军将军既能突袭攻破外城,想必亦是能将善战,这等良机他应能把握的住。” “既有骑兵,只需城门一开,便是大局已定,这几家豪族加上吾家亲兵,凑在一起,足够搅动局势,左右胜负!” “去吧。” 接过书简时候,那汉子却没有立刻动身,而是迟疑地看向文士,满脸的欲言又止。 “怎地?”文士讶然地望了他:“还有何事?” “老爷,今日广陵太守赵昱曾来书信,劝慰夫人,言他已在对州牧陈情,宽赦于您,不日便可成效。” 汉子终于还是没忍住,开口劝诫道:“您若是出于对州牧的怨怼,或者急于出狱,其实无须行此下着。” “毕竟,您也是彭城人啊。” “便是城守不住,吾也能护卫老爷和夫人脱离险境,安然出城。” 中年人还有未尽之言,他虽非彭城人,可在此地生活多年,也有了感情。 即便是城池难保,他的内心实也不愿做投敌之事。 “哈哈。”文士似是忍俊不禁,想要大笑,却又不想闹出太大动静,引得旁人侧目,笑了两声便止歇,对着汉子戟指虚点: “你以为吾动此心,行此举,是为了向陶谦报复,或是仅仅为了出此牢笼?” 不是吗? 汉子心有疑惑,一头雾水之际,却见文士笑道: “陶谦欲举吾为茂才,吾既不允,他为一州之首,便是碍于威严也需惩处于我,吾岂不知?又岂会做妇人态,耿耿于怀?” “而这牢狱,于他人而言自是困窘绝境,有天无日,于吾而言,不过是换个地方读书罢了。” “吾更从不曾担心过自家的安危!” 文士不屑冷笑:“曹操杀一边让,便引得兖州俱反,有此前车之鉴,陶谦哪里还有胆量对吾动手?” “要知吾虽不是章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