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君有器、妾无名(六) (第1/2页)
到了建安元年(196),更是两面开花。 趁着刘备新上任徐州牧,人心未定,根基不稳,袁术大军北上发动突袭,又得徐州两郡。 同时间,南面对着江东等地亦是一路势如破竹,连战告捷,又通过各种手段,彻底平定了江东当地的各方豪强。 建安二年时的称帝,虽然是其人生中最大的败笔,若代入袁术本人,其实并非毫无缘由,更有些当其时。 外者,最大的两个强敌陷入困顿,而自家却是如日中天,此时建国“仲家”,失败之后,自是被堪称骄纵轻狂,愚蠢不堪。 但若是成功了呢? 那便是率先抢得大势,为天下先。 (袁术一直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仲者第二的意思,尧舜禹,舜在第二位,其意指舜帝后裔所建立的国家。) 内者,其实是袁术称帝最大的考量与原因。 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因为一个人。 小霸王,孙策。 要知道,从汉末诸侯讨伐董卓,一直到曹操官渡之战拥有王者气象前,诸侯间的所有混战,其实基本都是袁氏兄弟各自代表的两个利益集团的争斗。 曹操和袁绍的翻脸,袁术集团彻底分崩离析,这固然让袁术喜出望外,却也同时暗生警惕。 自家人知自家事,袁术集团其实同样也很松散。 那么,会不会也冒出个“曹操”来呢? 公路君目光溜溜一转,便目光锁定了某处。 还真有啊! 此时以孙策为代表的孙氏势力,已经有些强到无法制衡,甚至威胁到自家带头大哥的地步了。 更令袁术头疼的是,孙策还是自己最能打的小弟。 这便陷入了一个两难之境地。 若是趁袁绍曹操内斗时,大肆对外扩张,孙策继续打继续赢,声望势力便会继续变强,若是不派孙策... 原本的历史上,袁术真这么做了,结果他发现... 手下除了孙策,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时的袁术彻底没办法了,既然没法对外,那便只能对内了。 若是坐视孙策继续发展,孙家势力愈发强盛,无论是彻底散伙,还是另立山头,都是袁术无法接受的。 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古往今来,因利益而结盟的特点大抵相同。 外部威胁大的时候就团结在一起,外部威胁小的时候就趋向于分裂。 所以某种意义上,袁术的称帝,也是有着政治意图的。 他希望盟友变成小弟,更希望把主客变成君臣! 在外敌最疲弱的时候,选择僣号称帝,其实就是逼孙策表态: 你如果接受我称帝,那以后我是君你是臣,你若敢犯上,先失了名分大义,不占优势。 如果你不接受,那么这个钉子就趁早拔除! 以当时袁术手上的其他各路人马加起来,无论压制其表态,还是彻底打败孙家,其实是有底气和资本的。 如果孙策当真造反,袁术又能成功平反... 那么就如曹操灭张邈一般,虽然伤筋动骨难免,但是整个势力却形成了健康良性的集权。 结果... 袁术刚一僣号,孙策便率先于江东自立; 狗东西,你还真反老子啊! 在袁术勃然大怒时,却是噩耗频频,又是吕布翻脸,又是曹操号召天下共击,随后... 更是流年不利,淮南又出现了旱灾... 这一连串的打击,仿佛是上天昭示,他瞬间从宠儿变成了弃儿。 归根结底,那一声“袁术至于此乎!”的悲凉喟叹,某种意义上,可谓源于孙策的背刺! 孙家人不招人待见的事,做的真不少,更不是从孙权就开始的。 从孙坚那一辈起,袁术对孙氏三代可谓关爱有加,在攻略江东以前,就已经把半壁江山托付给孙氏,孙香、孙贲、吴景。几人分别被任命为汝南太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