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磨砺(谢谢第一书友007的第三次打赏) (第1/2页)
十几万的大路一路前进,到第七日时,凛冬初至。 天色愈发阴沉起来,多日不见阳光。 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整个队伍的行军速度也出现了变化。 那是肉眼可见地变慢了! 严寒之下,受系统加持过的天军士卒们都变得手脚迟滞不太灵活,何况后面那十多万的流民? 队伍的诸般变化落在众人眼里,神情各异。 如于禁等人,自是眼含忧色,更有一脑门的疑惑。 离开临淄,已让他们疑惑不解... 而选择此时离开,更是难以接受.. 这可是岁末冬关啊。 此时率领大军长途跋涉? 如今预料中的情景,果然出现了。 且可以预见会愈发严峻! 人人面面相觑,心生顾虑。 ..... 将兵的变化,被王政尽收眼底。 他也知道,冷兵器时代的大军出动,几乎没人会选择这等时节。 便如当日趁雨进攻临淄一般,这是常识,也是常理。 要知即便是有地暖空调,羽绒棉衣的现代,尚且有人冻手生疮,何况是如今这物资匮乏的古时? 更何况... 这是东汉末年的冬天... 真正的严冬。 因为此时,正值天朝历史上的第二个小冰河期。 在天朝浩瀚的千年历史上,小冰河期有据可查的只有四次。 首次出现,在殷商末年,直接成就了姜子牙兴周八百年,周武王登临至尊。 第三次则是唐末年间,于是出现五代十国,其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乃有北宋。 至于第四次... 则是大明末年了。 最终的结果是异族肆虐,神州陆沉,天朝封建历史上最后的一页,放眼句句悲辱,满纸奴言。 王政知道东汉末年的冬天不好过,也明白于禁等人言之有理... 但即便众人纷纷劝诫,最终,还是坚持选择了离开临淄。 并在此时东进。 ...... 连连兵乱,青州各条官道早已不堪于行。 而此时天军踏足的更是自西汉修建后便多年乏人管理的一条官道。 如今早已杂草丛生,颠簸不平。 一路尽是碎石坑洼。 随着砰一声响。 一辆吃力前进、满载了辎重的大车猛地一沉,彻底趴窝般地不动了。 前面拉畜的民夫使劲半天,见毫无反应,扭头蹲下,登时叹了口气。 “又一辆!” 看着断裂的车轴,民夫忍不住重重拍了拍车梁,抱怨道: “光今天就已经有七八辆大车出事了吧?当时督造大车的人没用心啊! 又是一声咯吱,却见麻绳一松,几包装满稻谷的麻袋咕噜噜地接连滚下。 “怎么不用心了?” 这时,一旁督促的士卒走近,看了看,便冷哼一声: “这车用的全都是好木料,制造的木匠也是临淄的熟练木匠,怎会这般不经用?” “还不是你们手脚没轻没重的,生拉硬拽!” “额...”车夫听对方把锅扣在自己头上,双腿一软,赶紧解释道: “大兄弟,你自己看看...”他弱弱地伸出一双手:“俺这都满手冻疮了啊。” “这一天下来,每次用力就崩开,伤口好了又坏...” “出力都是忍着痛了,你还要俺不轻不重?” “唉,也不知道天公将军怎么想的,挑什么时候不好,偏要挑这般的鬼天气赶路?” “大胆!” 兵卒冷哼一声:“将军乃神人,做什么都有黄天昭示,岂是你这乡汉能猜度的?” “还在这磨蹭什么,赶紧去先把骡子的套解开,把车推到路边去,放在这里岂不挡路?” “后面还几百辆车等着过呢!” 士卒大声呵斥着,本就被严寒冷风冻的通红的脸颊愈发红了。 “这就来。” 随着号子声响,五六人一起发力,终于将不配合的大车挪窝,让出了前进的通道。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