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9、霸业之基 (第2/2页)
并不知道,在后世人的眼里,临淄这座五都被认为是王政崛起中的一个标志性的城市。谷 占据它之前,王政只是青州军的一个什长,天军攻陷的也只是两座县城。 军中别说记录的文吏,连识字者都没有。 这导致后世的史官们,根本无法确定王政那时有多少人马,多少装备,实力又到了哪一个程度。 他们在讨论王政最初起事的成功最大原因,归功在了张角余威。 而其后攻陷赵县、广饶,也只能归在了指挥有方,设计陷伏上。 包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野外大规模作战... 其正面击溃大汉的官方骑兵,史官们也找不出了无数的理由。 如董临那边事先安排了内应,在接战时突然背刺。 又如给军马下药,让其虚弱无力,导致骑兵战力大减。 等等等等... 几乎没一个人觉得紫荆山一战,王政的胜利,是靠其军队的硬实力所赢下的! 从占据临淄后的那一刻起,王政实力发展的每一步,痕迹开始变的清晰... 变的有迹可循。 在其东进前,史官们做出了总结。 天诛营,号称未来中华军事史上不可思议的强军。 此时数量已过两千。 后人们想破脑袋也无法解释,此时的王政是怎么供养这般数量的王牌之师。 天罡军,王政军事集团的主力,数量也接近万。 又一个藏在历史迷雾中的军队。 还有第一个投效王政的黄巾渠帅张饶和另外的天雄营、天辅军等。 可战之兵,总数已过两万六千人。 在史官们眼中。 汉末诸侯争霸的初期,这已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更为可怕的是,同期的其他诸侯,完全不知道王政的实力已膨胀到了这个地步。 他们或许知道数字,但却大多以普通农民起义军去推测其麾下的战斗力。 而放弃临淄,选择东进... 更被无数后人赞颂追捧,认为是奠定其霸业之基的第一步! 后人们无法想象,这样一座付出极大牺牲才占领的巍峨大城,王政是如何狠下心肠抛弃的。 而即便没有史书记载,但从逻辑情理上将,这样的决定也必然是要受到其手下亲信、大将们的集体反对。 结果,他却是力排众议,乾坤独断!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词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 最后历史也证明了,王政的决定才是正确的。 真理,恰恰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等心性,眼光... 令后人赞叹敬服。 此子不取天下,何人可取? 史官们不知道王政是如何说服他的手下,但是正是这一步让王政跳出了青州,也躲开了北方群雄争霸互相消耗的局面。 当然,当世人都不清楚的事情,拿着不完整史料去推敲的后人们更无法得知... 王政完全不需要说服天军任何人。 不论是于禁、徐方、还是谁谁谁。 这支军队,由始至终,只有一个声音! 历史就是这样。 有巧合,有怪谈,有神秘的力量干涉。 很多时候,所谓的历史真相其实荒谬无论,无稽可笑。 但凭着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再用所谓的逻辑、情理去推敲,有时候得到的答案,只是似是而非。 更有可能与原貌南辕北辙。吃瓜子的犀牛的骑砍三国之御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