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一章:天心莫测 (第2/2页)
被召见的时候,心中也隐约怀着一丝希冀,觉得天子可能是来拉偏架的。 但是,没有。 天子的想法,永远能想到所有人的前面。 到了这个时候,于谦忽然能明白过来,天子刚刚让户部维持边军每年的例银水平,究竟用意何在了。 诚如天子刚刚所言,洪武之时,大明的军费数量,占不到每年岁入的十分之一。 其核心原因,就是依靠于屯田,民运,开中等方式,让边军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那个时候,朝廷给予的京例银,更多属于赏赐性质的锦上添花,而非维持生存的必须。 但是,随着国家的安稳,当然,最重要的是塞王体系的破坏,京军边军轮守制度的确立,加上将领的腐败,私垦田的泛滥等种种原因。 军屯逐渐废弛,仅靠民运和开中,已经难以支撑边军庞大的靡耗,只能由朝廷出手来补足。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够整饬私垦田,重新恢复军屯,完全是有可能,让边军每年省下来一大批的银两。 如此一来,在户部维持原有京例银拨付不变的情况下,多出来的银两,完全可以用于九边的建设。 同时,还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国家的正常运转。 这的确是个好法子。 不够,让于谦更有些紧张的是,天子刚刚除了提到私垦田,军屯和将领的腐败之外,还提到了…… “陛下方才说,防线收缩?”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饶有兴致的望了于谦一眼。 果然是军务大行家的于谦啊,但凡涉及到兵事方面,一丝一毫的细节,都会立刻引起他的注意。 不过原本,他也没有要瞒于谦的意思,直接了当的点了点头,道。 “不错,于先生是行家,此处也没有外人,朕不妨直言,事实上,太祖所制定的边策,虽然有令塞王坐大,朝廷难以掌控的弊端,但是单纯从国家财政及边境防务上来说,却是最完善的体制。” 这…… 这话还真是没法接…… 大明现如今执行的边策,是太宗皇帝所制定的。 作为兵部尚书,于谦自然知道,其中有诸多弊端,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借土木之役的余势,趁机提出边防的改革。 事实上,他心里也清楚,天子说的一点没错。 从国家角度来考量,太祖制定的边策,是最有效的。 他如今提出的九边战略,虽然做了诸多完善和细节上的修订,但是整体思想,还是参照太祖设立塞王的思路。 不过,做是可以做,说却是不能说的。 至少,为人臣的于谦,这个时候站在哪一边,都显得不太合适。 附和天子赞誉太祖,就等同于否认了太宗皇帝的边策。 至于反驳天子赞誉太宗,貌似也不太合适。 踌躇了片刻,于谦谨慎的道。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一切边策都要视情况而定,太祖立国,考虑的是传承良久,但是如陛下所说,有塞王坐大之嫌,趋于保守。” “太宗北征,则是由于北元残余在草原上鼓动人心,五征漠北,令草原部族闻风丧胆,奠定了大明国威,却也有攻伐气盛之忧。” “所谓刚柔并济,太宗宣赫军威,则后世之君如陛下者,自然当归以王道,攻守相合,此方是秉承太祖,太宗遗志,长治久安之本也。”月麒麟的皇兄何故造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