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六零:带着医药系统报效祖国_第431章 习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1章 习俗 (第2/2页)

开。

    这天陆文斌正在包粽子,陆老三背了个大背篓,扶着自行车在门口问:“阿叔要去趟公社,你们有什么需要带的吗?”

    陆文斌抽空看了他一眼,“不用,家里的东西都买齐了。”

    鞭炮蜡烛对联这些东西都是大队长安排人统一买的,家里过年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

    倒是一旁的洪老爷子出声,“老三啊,我在邮局那有个包裹,你帮忙带回来吧。”说着把包裹单拿给他。

    陆老三接过,“行!”视线看向另外两个老爷子。

    他们几个是以下乡支援建设下来的,逢年过节家里边都会寄些东西过来。

    再加上他们几人家里住的近,所以基本都是一块寄的。

    “我们的跟老洪的是放一块寄的,就一个包裹。”康老爷子出言解释。

    这下陆老三没再说什么,点点头骑车走了。

    三位老爷子都没包过粽子,这会儿包裹有人帮取了,就安心跟着陆文斌他们学。

    “这样在手掌上铺几张粽叶,铺好后一次放上糯米、绿豆、五花肉,然后在五花肉上放上绿豆和糯米,先把两边的粽叶合上,再把两头的粽叶向中间折起来,最后用绳子包起来就行了。”

    陆文斌边示范边解说,动作缓慢,力争让没包过粽子的几人把每一步都看清楚。

    但很多时候不是眼睛看清楚了,手就会做的。

    粽叶怎么放合适,糯米等东西放的量是多少,怎么把粽叶合上起来不会把里面的东西漏出来,绳子怎么绑都是问题。

    一开始几个老爷子真的可以用手忙脚乱来形容,不过包了几个之后慢慢就摸到窍门了,最后包的也都还像模像样。

    今年人多,包的粽子也多,陆文斌几人在院子里累了两个简易的灶台用来熬粽子。

    粽子需要熬几个小时,熬好了还要闷一个晚上才行。

    三个老爷子自告奋勇说要看火,陆文希他们就转移阵地到陆奶奶家去做米饼。

    这东西其实应该早点做的,不过他们两家要做的太多了,也不好意思跟别人家合伙,索性就等到陆文希他们回来再做。

    但刚回来那两天他们都有事要忙,陆奶奶只好先把东西都给准备好了,趁着今天大伙都有空粽子和米饼一块做了。

    做米饼的时候,阿华领着一帮小孩过来,“阿妹姐,阿斌哥,三公太在祠堂那边炸花生饼呢,咱们大队每个小孩都能去领一个,你们快去排队啊!”

    这是队里的习俗,年景好的时候三个族老在过年的时候会在祠堂门口摆一个油锅,炸点糖丸或者花生饼给队里的孩子们解馋。

    不过通常只有十岁以下的孩子才会去领,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这几年队里的情况比从前好了不少,但也没奢侈到可以给整个大队的孩子都炸东西的程度。

    陆文希也是第一次听说队里还有这个习俗。

    陆奶奶给他们每人分了点边角料和一块水果糖,“你阿妹姐他们在帮七婆做米饼呢,等会儿再去啊。”

    阿华他们拿到吃的,心满意足的离开。岑茯的穿书六零:带着医药系统报效祖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