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50 金宝昌其实就是个地头蛇 (第1/2页)
有人说“倒爷”是个毁誉参半的词儿。 倒爷主要是利用商品价格差别进行倒买倒卖。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有些属于合法捕捉市场商机,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商品流通体制的完善。 有些则是属于非法牟利,也就是所谓的“投机倒把”,从1987年起受到政府部门的严厉打击。 更有一部分,则是利用不正当的人际关系,通过“走后门”,“批条子”,利用价格差行贿受贿、倒买倒卖,人称“官倒”。 在不少情况下,上述三种行为难以完全分得清楚。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手里掌握人脉资源的官倒身上,上述三种行为同时存在。 没有人脉关系,但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钻空子、大擦边进行投机倒把的,则是只存在前边两种行为。 至于那些合法捕捉商机,又没有人脉关系的,则只存在第一种行为。 可以说,第一类和第二类倒爷,占了大多数。 因为不是每一个想当倒爷的人,都有后门可走。 金宝昌世居沪海,在本地树大根深,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在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倒爷。 1979年后,国家实行原材料价格改革,许多产品的国家统配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抬高。 比如原煤价格从每吨14.52元提高为32.32元,统配水泥由每吨40元提高到90元。 而另一方面,国家也允许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 这就形成了“双重价格”,也就是所谓的价格“双轨制”。 国家统配价和市场价同时并存。 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价格比国家统配价时常会高出一到两倍。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吨水泥,你要是按市场价购买,就需要两三百元。 可你要是有批条,按照统配价从厂里提货,那么就是90元一吨。 同物不同价,就看你有没有后门。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个亲戚在水泥厂当领导,能给你批条,就可以理解为批的不是条子,批的那是存折啊! 这里面的差价太大,太诱人了。 不用劳动不用生产,只需要有一家好亲戚,就可以大发其财。 于是就催生了大量的倒爷,同时衍生出来的还有大量的“皮包公司”。 所谓的皮包公司,就是既没有场地也没有员工,只有注册人挎着一个皮包,里面放着公司的印章等物,这就是一家公司。 就可以到处倒买倒卖,大发其财。 这种情况,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不公,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 国家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从87年开始对倒爷和皮包公司进行严厉打击。 金宝昌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后门可以走,他只不过就是本地的原住民,身边的人脉就是些比较分散的小干部。 这些小干部手里权力不大,在一些紧俏物资方面,只能做出有限数量的批条。 不过这也足够金宝昌忙活的。 每个人脉手里批一点,积少成多,那也是相当挣钱。 梁进仓是在86年的年底认识金宝昌的。 那一次他是陪着表姐去看订货,办完事以后顺便就来沪海的货场看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