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七三章 大明能够参考的对象 (第2/3页)
的策略。 不能像美利坚敞开了吸纳泰西的精英那样,让神州周边各族精英以直接加入大明。 大明的主体族群不会允许决策者那么干,那是在损害大明主体族群的利益。 关键是,吸纳了对方的族群精英,对方的族群本身仍然存在。 大明要吸收的是对方的族群,而不是某些特殊的个体。 大明能参考的对象是历史上的露西亚帝国。 一个需要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一个反复诈尸的大体老师。 露西亚帝国在族群事务上存在的问题,在大明内部其实已经存在并显现了。 本来应该被同化和吸纳的次生族群,并没有真正的完全融入主体族群。 西部和南部的斯拉夫支系族群,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族群认知,而不是融为一体。 族群融合的最佳时间,是在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也就是古典王朝时代。 工业化的过程,持续的文明开化的过程,也就是构建现代族群认知的过程。 大明国内的局势其实已经到了临界点。 如果继续维持当前的族群管理制度,剩余的土人可能会出现类似斯拉夫人的情况。 朝鲜人、和族人、吕宋人、暹罗人、缅甸人,都属于天朝文明圈,但却不是大明人。 朱靖垣要让他们等同于山东人、苏州人、浙江人,成为大明人的子集,而不是交集。 如果过了这个临界点,还想要完全掌控他们生活的土地,就只能让他们彻底消失了。 朱靖垣怀着颇为复杂的心情,看着自己的两个幕僚,对他们也是寄予厚望的: “我们要考察的方向,是对方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文化契合度。 “看对方的生活做事的方式,是不是像是一个大明的普通人。 “这些考核要特别避免涉及到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能够影响的因素。 “所以考试的问题,要尽可能的生活化,日常化,不具有知识层面的难度。 “只考察对方的表达能力,表达方式,大明雅言的使用是否熟练。” 林则徐和牛鉴以及官员们听了再次纷纷点头。 这么考试,招募进来的大部分都是普通工人,不会影响大明精英阶层的利益。 也不会影响普通人的利益,因为通过考核的外族,也能获得和大明工人相同的报酬。 这会让这些外族失去本来拥有的相对廉价的优势。 这些外族和大明人本来就生活在一起,而不是从外部专门引入的廉价劳动力。 考试没有难度,只要学会大明雅言,拿到证书就能加入大明人群体。 直接的薪酬利益标准,会驱动着这些普通人,用尽一切手段学大明语。 还能增加一些岗位,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让普通的大明人也可以去当大明语的老师。 朝鲜人、和族人这种本来就基本会说大明语的,整个族群应该很快就会直接消失的。 其他形象与大明人没有明显差异的,也应该能迅速的消融。 至于有明显差异的,那就用通婚不断的洗吧,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大明人的。 朱靖垣规划了方向,至于具体的效果如何,目前都只能估测,觉得应该可行。 大食国墨洲地区蒙县工业区,可以算是这个方案和体系的试验田。 如果效果不好,或者出现了大问题,那就得打住或者再调整。 如果效果好,或者调整之后效果好,后续就可以在其他藩国乃至大明本土推广。 朱靖垣是个决策者,除非只有自己能做,否则很少会亲力亲为的直接参与具体工作, 安排了方向和要求之后,细节和具体的实施,就让林则徐和其他官员们去折腾了。 朱靖垣开始规划另外的工作,设计空调。 自己虽然来蒙县避暑了,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工作。 更加舒适的环境让朱靖垣能够更加安心的工作了。 空调是非常重要的设备,它的用途不仅仅是让人生活的更舒适。 更重要的是工业空调,可以直接提高生产效率。 自己能够跑到墨洲来度假,但是自己的子民和工人不能都过来,否则油田谁去开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