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二章 你干这么多活儿,厂里发你多少钱啊? (第1/3页)
朱靖垣看完了东西,就在会议桌的边坐下了,然后招呼林则徐和郝仲义,以及其他的几个工匠和工人一起坐下。 朱靖垣还让郝仲义坐在自己身边,聊天似的问他的情况: “你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儿的?从哪儿来的?平时在厂里干什么?” 郝仲义明显有些紧张,但是本人其实比较爱说话,所以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大段: “禀……禀告大王,俺叫郝仲义,老家山东曹州府,从江户那边过来嘞。 “现在主要就是管着第三车间,也就是圆形针织车间,就是管织袜子和毛衣的车间。 “另外还管新技术和产品的试生产,还管带新工人,俺干的活儿可多了。” 朱靖垣有些意外,这个郝仲义经历很复杂啊:wap..OrG “那你干的是挺多的,你干这么多活儿,厂里发你多少钱一个月?” 郝仲义颇为自信的说: “俺现在有基本工钱,有车间主任的职务钱,新产品研制职务钱,还有带新钱。 “这些杂七杂八加起来,俺现在能拿一百零八元银钞一个月,一年将近一千三白元。” 郝仲义这么说,林则徐就稍微有点心虚。 后面的几个工匠和车间主任,现在就更加的心虚了。 他们觉得这个钱拿的有点多,觉得郝仲义不该这么直接显摆的。 单纯的基本工钱,一个月超过五十银钞,就已经不低了。 放几年前,自己哪有机会赚到这么多钱。 主要是刚才林则徐给朱靖垣延介绍的时候,好几次提到了成本问题。 就是因为成本高,所以必须卖高价,所以才难以推广云云。 这些车间主任就担心,朱靖垣由此产生联想,觉得给工人发钱太多了,想办法压工钱。 要是以后拿不到这么多钱了,那肯定是这个郝仲义害的。 这家伙脑子是聪明,手脚也麻利灵活,就是有点大嘴巴,什么都敢说。 结果朱靖垣听了之后颇为惊讶,但是也非常满意的点头说: “好,好啊,这个收入水平,一家人才能过得比较舒服了。” 林则徐顿时就松了口气,朱靖垣果然还是哪个性格,整天就想着涨工钱。 其他的工匠和车间主任就更加的惊讶了,这口气是完全不介意的意思吗? 这边朱靖垣又继续问郝仲义: “那你手下管的工人,就厂里的普通工人,能赚多少钱一个月?” 郝仲义想了想说: “这个得看是哪儿来的人,如果是俺这样的大明人,进厂基本工钱就是十五银钞。 “别管是干啥,别管有没有活儿,最低要发十五银钞。 “和族人、朝鲜人,包括混血的,那就是十二,其他胡人十元。 “然后只要有活儿了,大明人就直接涨到二十,生产线能够流通起来,就是成为熟练工了,就都是二十五银钞。 “和族人和朝鲜人二十,其他胡人十八……” 朱靖垣听了就直接一愣,这工资水平勉强还可以,流水线工人工钱应该还能涨。 但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这个理所当然的工钱分配方式,让朱靖垣觉得有大问题。 这些人都在一起干活,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就是因为出身不同,拿的工钱就不一样。 关键是,这是出身不同而不是能力决定的工钱,折让他们没有机会通过努力抹平差异。 自己支持林则徐搞多族混合的移民区,就是想将他们同时融入大明文化主导的族群。 现在这样按照出身分工钱,会理所当然的造成族群分裂,让他们没办法真正的融合。 工钱上的阶梯差异,会在每个月发钱的时候,提醒他们还不是大明人。 且永远没办法成为大明人,这是从生下来就决定的,没办法在后天改变。 这会让人感觉绝望,特别是在大明文化圈子中,而不是类似天竺的文化圈子里。 但是,也不能直接给所有人相同待遇,否则大明的优势如何体现? 关键是,无缘无故的好,并不会让人感激,也不会让对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