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四三章 泰西女翻译 (第2/2页)
选了相对年轻的,在场的翻译年龄都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 其中还有六个女性,她们是西厂专门挑选出来的。 泰西的女性在个人生活上当然远比大明的女性要开放很多。 原因就是宗教限制的一夫一妻制,导致情妇现象成了约定俗成的现象。 如果整个社会的女性非常保守,如果和大明那样通奸是重罪,泰西的贵族怎么去合法的搞到更多的女人呢? 国王和顶级贵族们可不能整天去妓院鬼混。 所以泰西女性只是在男女关系上开放,在正常生活上仍然是受到种种限制的。 她们不能穿裤子,衣服不能漏出四肢,但是却可以漏出胸部。 她们在政治上的地位同样不高。 在原本的历史上,十九世纪及之前的泰西的女性官员,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只能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跟神州古代的女性官员并没有本质的差距。 她们都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或者被特殊的人以特殊的目的给与了官员身份。 也就是说,她们的地位是不可复制的。 并没有普遍存在和公开的成为官员的正常途径。 在议会政治非常普遍的泰西,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正式开始授予女性选举权。 在这个世界,由于世祖皇帝朱慈烺的主动催动,大明的女性很早就得靠了和男性一样上学并且参加科举的机会。 从此获得了名义上与男性非常近似的政治权利。 在神州大明,公平的上学和科举是最重要的政治权利,相当于泰西女性获得了选举权。 虽然官方没有主动的推动和照顾,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实际出任官员的女性仍然还比较少。 但是已经能够经常性的在各地的官员列表上看到几个女性官员的名字了。 她们已经是普遍存在的了。 不再是依赖某些人的特别需求,不再是因为某些特殊情况,才意外成为了官员。 她们的身份和成绩都是可以复制的了。 其她的女性如果向往她们,只要去学习并参加科举,就有机会和她们一样成为官员。 而明学在泰西大陆的流行,也带动了泰西方面的女性政治地位的相对提高。 不过这个世界的泰西女性很少去争夺选举权,而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打着学习大明的旗帜,要求泰西朝廷采用普遍的公务员和官员考核任免制度。 也就是说,她们大部分是反选举,支持科举的。 因为争取选举权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普遍的科举制度生效快。 给了女性选举权,女性精英们也要去参加选举活动,要去发动普通女性。 而且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是一回事,可以选举别人不代表可以让别人选举自己。 但是如果普及了科举制度,她们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有机会直接成为官员。 关键是,推动普遍科举制度,可以去扯大明的虎皮,大明西厂会暗中给予一些支持。 这也同时导致了,大部分的泰西精英女性,都是普遍推崇和支持大明文化和制度的。 所以东夷国在这边一招翻译,就找到了不少愿意来干活的泰西精英女性。 这些翻译们,出身都至少是中产阶级,至少是衣食无忧的阶层。 否则也没机会上学,更加没机会精通大明雅言了。 而且翻译们可以算是大明统治阶层的门面,他们的地位虽然近似于抗日剧里面的翻译官,但是现在他们形象却不可能按照丑角来选,那必须得是正面角色才行。 所以选出来的二十四个翻译,形象上就都没有丑陋的。 绝大部分都是中等以上水平,有几个男女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俊俏。 在他们的服装打扮上,只有三个人穿着传统的泰西服装,全部都是男性。.ZWwx.ORG 六个女性全部穿着明式的袄裙,还有七个男性也穿着明式的长衫。 最后八个男生穿着大食亲王设计的“新明式泰西正装”。 斯当东穿着明式长衫,斯托克顿穿的是新正装。 长史府之前没有要求他们怎么穿衣服。 所以他们的衣服是怎么选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他们的态度。 阮元感觉,单纯的从衣服上看,就能将这些人分成几个三到四个不同的类型了。 本地百姓看到他们的时候,感受也是肯定有所不同的。王子虚的大明180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