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西洋海角 (第3/3页)
我做的事情为什么需要你来理解? 你不理解我与我何干? 世祖皇帝的日月旗帮泰西人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现在的西南海角港口中,挂着大明的日月旗只占三分之一,更多的都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泰西旗帜。 也就是说,有大量的泰西各国代表,已经在朱靖垣之前抵达西洋海角了。 毕竟,在泰西各国之中,就算是距离西洋海角最远的露西亚,也比大明的京师距离这里近一点。 泰西各国的代表和王子贵族们,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来参加活动的。 朱靖垣在出发之前还拖了十天。 朱靖垣现在还不太确定,自己带领的大明代表团,时不时最后一个抵达的。 不过主角不是最后出场的? 舟山岛号的速度越来越慢,慢慢的挪进到处都是船的港口。 皇庄码头前几天就收到了消息,从前天开始就已经全面戒严了。 现在码头岸边根本没有普通人,只有一队队的锦衣卫和士兵来回巡视。 已经抵达西洋海角的西夷代表们,虽然很想出来观看大明舰队靠岸,但是今天都被强制要求,必须留在各自的客房里面。 没有人敢轻易违反,因为不管他们在本国是什么身份,在这里的锦衣卫眼里都是白鬼。 他们不敢去尝试,自己故意违反要求跑出来,会不会直接被打。 反正这种情况也就一两天,熬过去就好了。 舟山岛号正式进入港口之后,终于完全关闭了螺旋桨,完全依赖拖船的协助,缓缓地靠上给它专门预留的码头。 船上的水手甩下缆绳,把客轮“拴好”,水手们放下了舷梯。 关天培首先安排两百名士兵下船,检查码头周围的环境和人员情况。 直接接管了客轮所在码头的保卫工作,朱靖垣才在关天培的护送下,带着两个幕僚一起下了船。 然后没有在码头上过多的停留,被直接送进了海角皇庄城内,住进了专门给皇子、皇孙们准备的府邸。 海角皇庄城墙的整体格局,是跟大明本土的京师旧城非常类似。 只不过方向与京师完全相反,京师旧城是坐北朝南,西洋海角城区确实坐南朝北。 而且具体分区也有明显的区别,西洋海角的庄园与其说是城市,不如说是一座海陆两用的要塞。 城墙仍然是三层的套娃结构,最内部的核心城区就是皇帝行宫,只有皇帝和后妃们能住。 中城是是离宫别苑,皇帝、皇族子弟、宠臣,得到许可之后可以住。 外城是是普通要塞城区,面积最大,包括大片的土地以及专用的码头。 外城本来是给驻军,各方面的客人,以及本地居民和工人居住,还有为各种城市配套设施预留的空间。 现在实际上又有了环城,也就是环绕城墙的外部城区,以及更大范围的民用码头区域。 朱靖垣被安排住进了中城的王府,朱简烽也是紧随其后,住进了朱靖垣对面的院子。 再然后的普通官员、工匠,以及之前抵达的泰西诸国代表,都住在外城的庄园里面。 朱靖垣进了给自己安排的王府,找到卧室之后倒头就睡。 生活在客轮本来不累,但毕竟在海上飘了一个多月,忽然登上陆地的时候,天旋地转是免不了的。 而且整个航程后半段的时区就一直在变,朱靖垣却始终保持着大明时的生活节奏。 现在是西洋海角的傍晚,但是大明时间已经是凌晨了,朱靖垣现在就像是半夜爬起来下的船,其实是身体最为困倦的时候。 现在抵达目的地了,也终于该调整时差了。 朱靖垣一口气睡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再次醒来时候精神变好了很多,天旋地转的感觉也明显降低了。 伸了个懒腰起床,去洗了澡之后简单吃了点东西,同时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行程。 首先是去见海角皇庄的掌柜,然后还有理论上自己的臣子,来自大食王国的代表团。 接下来是天竺、大食、东墨、马州、南墨等地藩国代表,以及世界各地皇庄代表。 其实这些大明自己人的事情的还好说,比较重要的是在这之后去跟西夷打招呼。 在路上跟着沉复学习了一个月,现在自己的外交任务终于开始了。王子虚的大明180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