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 舌尖上的李师傅 (第1/2页)
山西左布政使刘璋,一直是病危垂死状态。 晋商被灭门之后,刘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 亲自带着晋州卫所的锦衣卫,拉着牛羊美酒,前来犒赏三军! 李牧对这个人是一点儿眼缘儿都没有,可人家来了又不能把人给赶走,更不能不见。 平安县衙内,李牧、朱奇源、知县高士勋都在。 李牧一点面子都没给刘璋,“刘大人,病的正是时候。” “不不不,伯爷您错了!”刘璋亲手给李牧倒了一杯酒,“是从三年前,下官就病入膏肓了。您说也奇怪了,眼瞅着就要咽气了,可偏偏就是没死,还让下官把晋商给熬死了。知道晋商只剩下夏家之后,下官这病也一下子就好了。” “你说你也五十多岁的人了,这么无耻的话也说得出来?”李牧狠狠的鄙夷刘璋,唾弃刘璋。 然而,刘璋脸不红心不虚,“伯爷,下官的前几任,都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山西,如果下官不病一下,先不说头顶的乌沙,恐怕小命也早就没了。” “确实。”对此,李牧深表赞同,但随即问道,“晋王殿下任左布政使,高士勋代理右布政使,你呢?” “内阁的文书下来了,让我暂时先任一期参政,等高大人荣升之后,下官顶替右布政使!” “倒也算是合理。”李牧意味深沉的点点头,“你在山西四年,没啥太大的功劳,但也没什么过错。” “伯爷有所不知。”高士勋开口道:“刘大人也不是没有作为,山西境内水系发达,刘大人在治水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有政务都被万家把持,刘大人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哦? 这点,倒是让李牧很意外,经过了解,刘璋算是徐贯的同窗,两个人在治水方面都十分牛逼。 次日,李牧离开了晋州,赶赴天津卫。 虽然心里大骂老丈人卸磨杀驴不是个东西,可怀里抱着赵若曦,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马车里,赵若曦一声声“哥哥”,叫的李牧整个人都麻了。 原本经滋水过沱河,顺流而下就能到天津卫,可李牧非要过去看看沧州铁狮子。 所以船队只好从沱河改道,经过黄河,进入浮阳河,顺着河流直至沧州。 这是李牧的一个遗憾,他曾经专门去沧州看了一下,铁狮子已经被砖家叫兽搞得面目全非。 到沧州最要吃的肯定是沧州鲈鱼、青鱼和鳎米鱼了。 正所谓,三伏天里吃鳎米。 李伯爷选的这个季节,鳎目鱼肉质饱满,肥而不腻,自然不能错过。 虽然说留住女人的心,先留住女人的胃。 这句话对于很多人都适用,但对李伯爷而言,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但李伯爷喜欢那种做菜时候的过程。 话说,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无论是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